王国维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推断,《山海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夏商之际,有一个叫“王亥”的人,双手操鸟,善于“服牛”,常赶着牛群从事贸易活动,他是商人的始祖。
王国维却将甲骨卜辞与山海经联系了起来,认为甲骨文中经常提及的“高祖亥”,就是《山海经》中的王亥。
而这个“王亥”在后来的其他典籍中其实出现过多次,只不过名字已经讹传成了核、该、胲等。比如屈原的《楚辞·天问》里就曾经有一句让前人无法理解的“该秉季德”一节,王国维在得到甲骨文的提示后便贯通了,认为《天文》中这个“该”字,其实就是“亥”,所以《天文》这段文字,讲的是王亥被害和族人报仇之事。
王亥是殷商始祖阏伯的六世孙,冥的长子。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促使农业迅速发展。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王亥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成为了现今商业用词的来源。
关于王亥的死有两种传说,一种是《竹书纪年》记载:“夏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
这种说法是说夏历帝泄十二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货和牛羊。其弟王恒兼程逃回商丘。
还有一种说法是绵臣的妻子看上了王亥,而招惹王恒的嫉妒。于是王恒联合一位卫士暗杀了王亥,把他的身体切成了八块。当地士兵捉住他们,交给自己的君主绵臣处置。
当绵臣知道王亥的死因时,决定把王亥带来的牧人和动物,通通归自己所有;然后把其尸体和王恒赶出有易国。
这个故事当然是讲给麦小苗听的,周至说道:“但根据我们这次缀合出的甲骨文记载,这个故事其实和两种说法都不太一样。”
“王亥的确是被有易君所杀,但王亥的弟弟王恒却收下了有易君的‘血债偿金’,并且在有易君的帮助下成了商部落的首领。”
“而王亥之子上甲微却坚持追讨血债,最后率部伐灭了仇敌,并且得知了自己叔父在事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亲属间展开一场权力之争。”
“最终微取得了胜利,打破了部落推举领袖的传统方式,继承了父亲的首领地位,商族国家由此建立。”
“若干年后,逐渐壮大的商族推翻了夏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中国的历史真是太迷人了。”麦小苗觉得这个故事太有趣了,简直就是一部在历史文字中寻找线索,破解疑案的悬疑剧,又露出了小女儿的姿态,习惯性地靠在周至身上:“还能当大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