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绎得旨之后,就立刻和刑部尚书洪朝选沟通,从刑部调集刽子手,准备行刑,同时拿捕这些奸商,朱载坖也下旨给领侍卫内大臣严绍庭,要求他从亲军诸卫中抽调两卫一万一千人,加强京师的警卫,配合五城兵马司弹压京师,同时将腾骧左卫、武骧左卫调入大内,加强宫禁。
朱载坖一边忙着处理这些犯罪的官吏,一面要召见吏部,选拔新的官吏,接管这些仓库,同时朱载坖也在思考,要变革大明的仓库管理制度了。
大明的库藏管理实在是太过于零散的,这种零散的管理实在是疏漏太多,给这些硕鼠有机可乘。
朱载坖于是召集内阁辅臣,户部尚书鄢懋卿、户部尚书总督盐政钞关王国光、吏部尚书张瀚等人商量怎么样杜绝仓储贪腐。
次辅张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仓储弊案频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明的财政过于零散,大量的实物税充斥其中,朝廷不但要征收银钱、粮食、布匹、丝绸,还有其他各种杂七杂八的实物,这些实物有时候对于朝廷并非是什么有用或者常用之物,一时无用,就储备于仓库中,往往长期不用,这就给了这些官吏们上下其手的空间。
所以张居正认为,应当省并税则,增加折色,减少本色,压缩这些官吏们上下其手的空间,朱载坖认为张居正说的是有道理,之前朱载坖没有大规模实行折色,主要是担心对于普通百姓的伤害过大,但是现在针对的是这些杂色税收,影响的人相对较少,确实是应该予以省并。
朱载坖认为,本色之中,粮食、布匹、丝绸不用折色,因为这些都是朝廷必需的物资,同时布匹、丝绸在现在也都可以充当货币,还可以与西洋进行交易,其他的杂色实物赋税,能够省并的,就予以省并折色,数量太少可以直接取消,减少百姓的负担,除了有军国之用,必须本色征收的物资之外,其他的能折色的尽量予以折色,不给这些贪官污吏以机会。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对于这些仓库的监管,大明不是没有管理仓储的机构,但是总督仓场驻节通州,主要是管理京通仓的事务,对于户部的其他仓库,除了太仓银库直接在户部的管理之外,其余的仓库虽然名义上归属户部管理,但是户部能有多少时间来管理这些仓库,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种过于粗放的管理也是使得仓储弊案频发的原因,朱载坖认为,应该专门设立一个机构,将大明的仓储统一管理起来,除了银钱直接进入太仓银库,粮食进入京通仓之外,其余的所有物资,也都应当予以严密的监管,防止再出现这类事情。
不仅是京师的仓库,还有地方府州县的仓库、九边的军储,都要加以监管,防止出现贪墨。对于朱载坖的这个看法,重臣们也认为确实是到了加强朝廷对于仓储管理的时候了,这两年朝廷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仍旧是非常紧张,但是这些硕鼠,动辄贪墨国帑数十万两,岂不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