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小公子已经把我的话传达给大将军了,那我也不绕圈子了。大将军准备什么时候过江水(长江)?”刘晔确实直截了当。
“至少得是北方平定,还得两三年吧!”袁熙估摸着进度,说了一个模糊的数字。
“两三年,来得及。如今扬州的局势,请问大将军知道多少?”刘晔还是在卖关子。
“扬州,江北在朝廷手里,江东在孙家手里,大概就这么多!”袁熙简略的说了自己知道的。
“虽然略有差别,但是也差不多,我先具体说一下吧。”刘晔卖了一会儿关子,终于开始认真解说了:“扬州江北有庐江、九江两个郡,名义上在朝廷手里,实际上算是地方势力自己的东西。就拿刘元颖(刘馥)来说,虽说他是曹孟德任命的扬州刺史,但是始终没有插手九江郡以外的事务,即便是庐江的陈兰、梅干、雷绪他们的地盘,刘元颖也就是安抚一下,根本没有插手过庐江的事务。说白了,九江郡现在就是刘元颖的地盘,而庐江郡则是陈兰、梅干和雷绪三人共管,只不过大家相安无事罢了。正巧给北边的朝廷和南边孙家提供了一处缓冲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徐州陈家管理的广陵郡。”
“刘元颖我知道,可这陈兰、梅干和雷绪不是二叔的人吗,你们应该认识吧!”袁熙不声不响地说出了自己的情报。
“我认识他们不假,但是跟他们最熟悉的是另一个人,刘子台(刘勋)。当初刘子台在庐江当太守,陈兰、梅干和雷绪都是他的手下,自从刘子台被孙伯符击败,无人压制,这三人便各自为政,在庐江郡成了地方势力,而且一直在偷偷扩张。”刘晔指出了庐江郡三人组的具体情况。
“那怎么才能除去三人?”袁熙也不卖关子,直接问道。
“剿抚并重,以剿为主、以抚为辅。陈兰、梅干和雷绪他们三人无谓是想要点实权,给个适当的爵位应该就能降服,但是必须得让他们三个知道大将军随时能消灭他们才行,否则他们表面服气,早晚再反。”刘晔先出了第一个计策。
“那九江呢?刘元颖一直在敷衍我,你有什么办法?”袁熙听完第一策,继续问道。
“刘元颖虽然表面上在敷衍,其实只要大将军拿下许都,刘元颖必然听令于大将军,他要的是个名声,不想沦为降将而已,不用太担心。”刘晔对刘馥的态度很自信。
“那就是不用管了?”袁熙有点不信。
“这倒不是,大人最好让汝南郡和徐州那边时不时给刘元颖点压力,否则刘元颖很可能会被江东那边说动的。”刘晔立刻给出第二个对策。
“剩下的就是江东了,子扬先生这次应该主要说的就是这个吧!”袁熙听完江北的情况,很是期待江东的对策。
“大将军可知,如果再晚个五年攻打江东,这江东将会是北方的噩梦,至少五十年无法收复,而且北方朝廷时时要防备江东过江偷袭。”刘晔没有说明对策,反而先是说出了江东未来的危害性。
“哦!先生请讲!”袁熙突然就发现刘晔的厉害,要知道,历史上曹操就是在三年后赤壁之战失利,再然后,江东被孙家继续统治了七十二年,这于刘晔的预测基本符合。
“因为孙家已经找到稳定江东统治的办法,而长江天险又是北方部队的克星,不出五年,江东会在孙仲谋的带领下变成一块铁桶,北方部队将再也打不进去,大将军若是致力于平定天下,要在五年内计划出攻下江东的战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晔先是说出了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