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和公司一起成长,他是看着这个公司从小卡拉米发展成全球科技巨头,从公司连it部都没有发展到整个it部超过4000人。
苏新宇忽然觉得自己都是主动跟郑总提过想退休的人,还有什么好怕的
难不成他一个想退休享受生活的人还怕屁股上的位置不稳吗
从郑总和他谈心以后,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冥冥之中他也能感觉到这应该是自己在华兴的最后一个超大型项目。
苏新宇想把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后一笔写得很漂亮,他开始和陈默一起疯狂的内部调研和外部寻求资源。
他记得一家大型企业的领导听说华兴想把erp系统换了,一连说了三四遍“不可能”。
公司内部一位专家有着20年erp系统使用经验,听闻消息后大吃一惊:“这是真的吗这怎么可能领导们是疯了吗哪来的勇气和自信”
还有人质疑,以前我们只是erp系统的使用者,相当于坐在大船上的乘客,现在要自己造一艘万吨巨轮,能行吗
苏新宇自己也没有信心:“要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替换erp系统,就像把人的神经系统抽出来,还要在这个人活着的时候把它连接回去,同时保证任何一个器官都不出问题,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坐船变造船,到底行不行
他有时候特别羡慕陈默那个狗东西,无所畏惧一般的往前冲,仿佛没什么烦恼。
关键是对方还贼有信心,让他有时候都很想打开自己这个年轻下属的脑袋看看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
苏新宇用家乡话暗骂一句娘希匹,说干就干吧,我特么才是华兴it的扛把子。
国内厂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erp系统开发,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在高端erp系统市场,仍然难以撼动欧美厂商的优势地位。
我们华兴如今想试一试是不是真的难以替代。
—
——老规矩,不想看的可以跳过——
erp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替换它为什么这么难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erp的概念,我们先举一个例子。
假如一位个体户经营一个煎饼铺子,需要管理鸡蛋、面粉、大葱等十几种食材,他通过眼看心算就能管得过来;
假如他经营一家便利店,涉及几十、上百种商品的进、销、存和价格,那光靠他的脑袋就不行了,过去要用账簿和算盘,现在要用到电脑表格;
假如他经营的是一家大型超市,涉及成千上万种商品的进、销、存,以及管理、会计,即便他拥有牛顿、爱因斯坦的大脑也算不过来,单纯的电脑表格也不够用了,这时就需要用到类似erp的管理软件系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企业的本质就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
erp系统就是支撑企业资源配置的软件系统,中文全称为“企业资源计划”。
其雏形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制造企业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rp)系统,主要功能是管理物料需求与供应;
80年代,升级为制造资源计划(rpii)系统,这是一个将生产、财务、销售、采购等各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的系统;
90年代初,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提出了erp的管理思想。
erp系统综合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支撑着公司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实现全员深度参与,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软件系统。
而用于大型企业的高端erp系统,更是被视为企业的神经系统,一旦中断,业务就会停摆。
这些企业规模大、业务板块多、流程复杂,涉及多语言、多币种、多会计准则,erp系统要支撑这个庞大系统的有效运作,适配不同业务场景需要,其复杂度和难度可想而知。
erp系统的本质,是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软件化沉淀。
企业引入erp系统,不仅仅是购买一套软件,更多的是引进软件所沉淀的流程经验和管理智慧。
erp系统还需要产业链上游的信息技术支撑,包括服务器、存储等先进硬件设备,也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先进软件系统,而这些底层技术大都为美国公司主导。
如果软硬件捆绑形成事实标准,替换就会更加困难。
erp软件需要长期积累与大量投入,可以说是时间与金钱的积分结果。
一直以来,高端erp系统都由甲骨文(oracle)、思爱普(sap)等欧美厂商主导,在中国市场,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覆盖了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华兴一样,这些大型企业也对欧美厂商形成了很强的依赖。
国内厂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erp系统开发,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高端erp系统市场,仍然难以撼动欧美厂商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