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当浑浊成为常态(2 / 2)

赵礼和娄元,一个不屑于如此,一个家贫给不出钱来。这就使得,两个人几乎是这岚州、这河东路,年纪最大的知县和县尉。

嗯,为什么是岚州?不明明是武州境内吗?

因为武州的大部分,都在辽国境内了。华家庄和周围这一片,还在宋国管辖的地方,被划归河东路岚州管辖。

所以虽然大家都说山西武州华家庄,实际上按照行政区划,华家庄目前归属于岚州。嗯,就是这么别扭。

而华家庄离边境的距离,就是如此近,不过一县之隔。

自古边境都是混乱难治,也是朝廷法度最薄弱的地方。遑论辽宋刚刚打了一仗,这岚州虽然没被正面进攻,但也有所波及。

在这个时候,有流寇作案,属实再正常不过了。

......

“赵兄,多谢告知。”萧评恭谨一礼。

“使不得使不得,咱们之间,无须如此。”赵礼赶忙搀扶住萧评。

“所以,娄知县和我,对那华家庄,是碰不得,也惹不得。只能敬而远之。”

“他们如若真要起事,就我们这点人,根本不够人家打的,就算岢岚军来了也够呛。”

“哎,我现在只希望,在我任内,华家庄平安无事便好。”赵礼叹道。

“小弟斗胆,称二位为兄长,娄兄与赵兄,按理说早该升迁至州府,为何,为何。。。”萧评欲言又止。

“欸,我们也不想如此啊。十年前,州里空了一个参事的职位,本来说好了是娄知县的,可最后被朝中调来的人给拿去了。”

“八年前,岢岚军需要几个提辖,来我们这考核了,我考核通过了,让等通知,这一等就是半年,等我去托娄兄打听的时候,说仨月前,人员都上任了,而且是全员到齐。”

“五年前,隔壁县城,县令告老,那是一个大县,正七品,调令都送到府衙了,第二天又被作废了。”

“还有三年前、一年前,哎。我们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不如人家给上面送点礼啊。这世道,就是这么混蛋。”赵礼仰天长叹。

“赵兄,对不起,我不知道。。。”萧评有些内疚的道歉。

“没什么,说一说,心里还顺当点。平时这些事,我也无人可讲,今日与你说一说,也算是发泄一番。”

“哎,小弟告退。”

萧评走了,看着他的背影,赵礼喃喃自语道:“有时候,我就在想,华家庄要是反了,该有多好啊......”

......

“师兄,师兄在吗?我回来了。”张犇一手抱着草原上的特产,一手梆梆梆的敲门。

“来了,来了。”李云山快步从屋内走出来,打开大门。

“这大清早的,你也不知道小点声。”李云山抱怨了一句,随后接过了张犇手里的东西。

“这不是听说嫂子带侄子回娘家探亲了嘛,要不我肯定不能这么喊。”张犇笑着说。

“进来坐,北地情况咋样啊?”李云山引着张犇进入房中,关切的问道。

“害,乱的很。虽然双方停战了,但是又跟咱们年轻时候一样,小股部队互相渗透,时不时打一架,今天我抢你一个村子,明天你掠我一个寨子。”张犇自顾自的倒上水,边喝边说。

“这才消停没几年,又这样了。”李云山皱了皱眉头。

“可不是嘛,满打满算,也就消停十几年。”

“几位师弟情况如何?”

“害,除了孙师兄因为碰到个好上官,在去年辽宋战争中立了功,现在当了七品的校尉,其他几位师弟,前两年啥样,现在还啥样。基本上都是原地踏步,晋升的不多。”

“去辽国的人,情况好一些,但也不尽如人意。大师兄一家被辽帝提防,如今处处受限。”

“对了,萧大王还托我给师父带了封信,我这昨天到家也没见到师父,师父去哪了?我出发的时候不是还在家。”张犇问道。

“师父闲了三个月,待不住了,又出去溜达去了。”李云山回道。

“那萧大王这信怎么办?”

“信留下,你给萧大王去一封信,说师傅不在家,看看萧大王的意思。”李云山想了想,说道。

“好,听师兄的。”

......

半个月后,萧远山的回信走特殊途径,到了张犇手里,说让他代为保管信件,等柳易回来给柳易即可。

而出去玩耍的柳易,此次玩起了角色扮演。七十六岁的他,又扮作了十八岁时乔装的书生模样,夺命书生重出江湖。

柳易五月份出发,自北向南,过秦川,汉中,走川蜀大地,直到云南大理,一路上遇见流寇就杀,见到土匪便剿,什么横行乡里的恶霸,什么手眼通天的贪官,只要是激起民愤的,就逃脱不了柳易的惩戒。

一路走,一路杀,夺命书生之名,响彻江湖,震动朝堂。

不少流窜于这一条路线的匪徒,纷纷向其他地方逃窜,没有人敢赌夺命书生会放过自己。

而在死了几个鱼肉乡里的贪官后,沿途的州府派人多次围剿柳易,却次次失败,根本拦不住柳易的去路。

而如果官兵在围攻柳易的过程中,有伤害百姓,劫掠的行为,柳易还会把作恶的官兵一起杀了。

周围的边军中,有不少人自持武功高强,自告奋勇来截杀缉拿柳易,最终却只不过为柳易添了一点威名。

夺命书生的事情,迅速被上报给赵煦。赵煦直接下令,让讲武堂做好部署,务必将此人缉拿归案。周侗一脸无奈的接下了此事。

众人的目光都放在柳易身上,却没注意到,只要是柳易经过的地方,不少农民,都做过同一个梦。

梦中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传授给他们一种锄地砍柴的功夫。

梦醒后,记不清那老爷爷的面容,却记得清楚那功夫是怎么练的。

有人一笑了之,有人却会尝试。

而等大家慢慢发现自己的家人,附近的邻居,朋友,都做过同样的梦后,所有人都相信,是天上的神仙见不得人间疾苦,下凡托梦授艺,来拯救他们了。

“神仙老爷在上,小的王二狗,有幸得您传法,您的大恩大德,小的永世不忘。”

“天尊老爷,我一定好好练习这法门,以后种更多的粮食,给您上供,让您享用。”

“皇天后土......”

在一声声祈祷和感谢中,有些人的命运,慢慢的走向了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