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读书人,论语都是必读之物。
不等丁三说话,田济就继续道;
“这论语可不一般,是圣人嫡传子孙,七岁让梨的孔文举亲自做释,他代表的可是孔家正统!”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理解,论语也是!
不同的大儒对于论语都有不同的解读,特别是在没有标点符号之前。
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有三种断句,代表三种截然不同的意思。
一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断句意在言,民若可使之行事,则任其行之;若不可使之行事,则当教之使知。此解强调教化之重要,以为民之行事,当以知为前提,非但盲目从之。
二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断句则显统治者之权威,以为民但可使之遵行法令,而不必知其所以然。此解虽或有专制之嫌,然亦反映当时社会之现实,即统治者与民众之间,信息之不对称,权力之不均衡。
三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断句以为民若堪当大任,则任其自由行事;若不堪当大任,则教之使知。此解既强调民之自主性,又兼顾教化之责任,颇具中庸之道。
三种言论争论不休,至今没有结论。
田济拿起一本论语翻开后指给丁三看:
“论语微言大义,不同的断句会有不同的意思!”
“侯爷学究天人,为了防止天下学子误解了圣人之意,在孔文举的协助下,特意用这些符合来代表断句和感情!”
丁三也是读过书的,他连忙看向田济指的内容,缓缓读出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略微琢磨了一下,丁三顿时敬佩道:
“果然,加上这些符号后,瞬间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丁三有种感觉,这种符号若是流传开来,未来学子读书的难度必然大幅度降低。
当然,丁三对于学习的难度降不降低并不关心,他在意的是这里面蕴含的商机。
如果把这些书带回去,那些读书人必然会疯抢。
“田掌柜,此书价值几何?”
田济闻言,顿时感慨道:
“侯爷仁义啊,为了让更多的读书人买的起此书,侯爷把家产都贴进去了,一本书只要五百钱!”
五百钱买一本书贵吗?
放在后世可能会很贵,但是在这个时代,太便宜了!
若是能带回中山国,别说五百钱,就是五千钱都会被那些读书人疯抢!
就是普通的那些手抄本论语,一本也要上千钱,更何况这是拓印的,有断句,还有孔家嫡传亲自做释道书!
“咕咚!”
丁三吞咽了一下口水,他现在有个冲动,那就是立马把茶叶处理掉,然后买这些论语回去。
但是想到几天后的互市,丁三还是忍住了这个冲动。
等互市的时候,茶叶能卖的价格会更高,那能卖的书也更多,运回去后利润也会更多。
能多赚,他自然不会选择少赚。
翻开论语,丁三正要好好拜读一下这本论语,突然愣住了。
因为第一页并非是论语正文,而是一篇序言。
这序言写的是辞藻华丽,文采飞扬,里面甚至有些字,丁三都不认识,不过大概意思他是看懂了。
里面说孔文举听闻雷侯张翼德火烧鲜卑王庭,活捉鲜卑单于,扬大汉军威的事迹,心生敬佩,便来马城游历,正好遇见张飞带着虎贲铁骑夺下鲜卑王庭,为大汉开疆扩土,人如猛虎,马似毒龙,其势壮哉!
后来孔文举与雷侯交谈,被雷侯“封侯非我意,但愿瀚海平”给深深折服,所以自愿留在马城,教化一方。
再后来偶然发现雷侯自创符号,有助于文章阅读,于是便有了这本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