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首发(2 / 2)

再加上先前那一出刺驾折了几位嫔御进去,好不容易养这么大的大皇子也突然就没了,景安帝膝下两子的好成绩没保持多久,就又回归为了一子。皇帝的子嗣是很要紧的,被过问是迟早的事,只是现在朝廷上还没人把心思放在催景安帝多往后宫走走,对子嗣上心些。

大臣们还没来得及关心这个,但是宫里已经有人关心起来了,比如太后娘娘。众所周知,太后娘娘大约是对景安帝多子嗣最上心的人。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太后娘娘哪里还忍得住,自然是又开始催景安帝选妃。

可是景安帝现在根本不乐意选妃啊,可是太后娘娘的担忧又特别的合理。最后的母子俩商量妥协一番之后,一致认定,妃就不必选了,这后宫里妃嫔太多,一天到晚使心眼下绊子,也不好。这不是先前那一回选妃,景安帝点了不少待诏进宫么?就把那些蹉跎在永宁巷里的待诏们放出来,也就差不多了。

这待诏都充上数了,沈书云这样的自然也不会被落下,很快,她的“病”就好了。

沈书云虽然重新获得了自由,但是她在宫里根基单薄,自从被“病”了之后,她就几乎没有得到过什么有效的外界信息,对于宫里发生的几件大事她倒是知晓,但也只是知道几分皮毛罢了。故而她自己并不知道,也不清楚顾宣与陈昭仪的关系。

于是,沈书云又做出了一件可以被称之为愚蠢至极的事情——劝顾宣给准备去伴驾的陈昭仪使绊子。

别的妃嫔也就在心里期待一下反目的戏码,却不敢真的在顾宣或者是陈昭仪的眼前表现出来。若是顾宣自己愿意使手段,她们自然可以跟在后头捡便宜顺便放放冷箭,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若是她们跑去顾宣面前嚼舌根子,日后顾宣若是成事了,大可以拿她们的言论来洗脱自己;若是没成事,那她们这些挑拨离间的人,必然是要一起承受陈昭仪的怒火的。

众人都有志一同地保持着旁观的态度,唯有没看清楚形势的沈书云选择了作死。

顾宣在看到来访的沈书云的时候,态度还是颇为亲和的,毕竟是一起上京的同伴,不管内里是否情如姊妹,面子上的功夫是不会少的。大概顾宣的态度给了沈书云某种错误的提示,她一坐下来,还没叙上几句旧情,就把话题直接引向了此次的伴驾人选上头。

在顾宣的面前,沈书云自然是表现得义愤填膺,句句皆是替顾宣鸣不平。

顾宣坐在一旁,啜着茶笑而不语,没表示赞同,却也没否认。

沈书云在顾宣那里坐了快有小一个时辰,絮絮叨叨翻来覆去说了不少话,最后还是没等到顾宣一句准话,只能悻悻然地走了。

站在一侧的黄鹂听完了全程,这会儿才有几分无语地开口:“这位沈采女……真是……”黄鹂想了想,没有把嘴边的话说完,只是意犹未尽地叹了口气。

顾宣摆摆手:“不必理会,她若是真的能看清些,就不会一进宫就‘病’了。其实当初陈昭仪拘着她,也是帮她,没根基的人还要瞎蹦跶,不是上赶着寻死吗?”

打发走了沈书云,顾宣才开始瞧着宫里的人开始准备景安帝出行这些天宁和宫的一应事务。几乎所有能藏东西,能借机下毒的都仔仔细细地查了一遍,大皇子的教训实在是太惨痛,顾宣现在已经不敢让安哥儿离开自己的视线太远——这也正是是她此番不去伴驾的主要原因。

安哥儿才几个月大,是没法子跟着出门的,顾宣若是伴驾,那宫里就只剩下安哥儿独个儿了,顾宣一个当娘的,怎么会舍得?

还是自己留在宫里时时照顾着最好,而且顾宣观景安帝的辞色,此番围猎恐怕并不简单,她虽然是留在宫里,也得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是。想到此处,顾宣不由得看向桌上的一只盒子,看样子便像是首饰盒子,但其实顾宣知道,那里头装着的是一把小巧的手弩,景安帝特地拿给她的,她知道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