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耽美伪传记)(2 / 2)

一些故事 芣苢 10275 字 2019-08-05

当然,所有关于实验的资料和手稿已经被销毁得差不多了。

地宫的存在也解释了为什么每一次大型屠杀的遇害者都远多于小镇应有的人口——实验者和实验品,一网打尽。至于那些零星的死者,到底是原本侥幸逃脱又被再次追捕,还是他人模仿犯罪,没有人能说清楚。

……

顺着男人的足迹,更多的地宫被发掘出来,每一处,每一处他出现的地方都能找到。

很难想象这个无名组织已经如此庞大,几乎渗透了整个格陵兰帝国。

……

根据被保存下来的尸体和地宫中剩下的部分资料,教廷发现了更多痕迹:那些黑色的瘢痕根本不是疫病,而是被植入了一种不知名物质而产生的排异反应。

随着越来越多地宫重见天日和研究的深入,关于组织和实验品的信息也逐渐被拼凑完整。男人的不完整资料也得以从废墟中显露。

实验品725号,原名:莫里·伊格纳兹,继承了其父之名的……参与实验……进程七已完成,破格实行进程十三……实验成功……效用:长生……

(注:莫里·伊格纳兹,教廷记载过的神赐之子。据说有着阳光一般金色的发和天穹一般碧蓝的眼,他曾是太阳神钟爱的子民,并得神赐下祝福。)

但这一切都将被教廷封存在最深处,神之名不允许玷污,神之权威不容许凡人染指。对外,莫里依然是无名无姓的杀戮者,来自地狱,不死之躯将是人们对他唯一的认知;实验的目的也只能以制造新型瘟疫公布。

……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顺从神的光辉指引,随着革命的到来,神威早已大不如前。

在隶属帝国的秘密室中,学者赛博安成功从瘢痕严重的尸体上提取出了一部分不明物质,试图与地宫中手稿结合,重新还原那种药物。

实验结果还来得及告诉任何人,但那个阴沉的傍晚,莫里先知一般悄无声息出现在被重重手段防护的实验基地。他身上仍带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一双铅灰色的眼睛静静地看着赛博安,警告着:“不要去试图侵犯神明的领域,那不是你能够染指的。”

那双眼睛理智而冷静,没有鲜血和尸体做

背景的男人并不如想象中可怖。不知哪根筋搭错,学者向他探究起过往和实验的真相。

他摇了摇头,“无可奉告。”

赛博安发现,一枚被神赐福过的纯银指环,此刻正被绳子松松吊在苍白的颈上。

莫里向他示意,点燃一支细烟,火星明明灭灭中,似乎注意到了学者的目光,“那是我幼年仅剩的记忆,更多的我也记不清了。”每当银戒接触皮肤时,就会发红发烫,给他带来无法忽视的灼痛。时刻提醒着他,他已经成了“怪物”。

“研究不可能成功,我是不可复制的。”他向学者做出最后的警告,“那种物质中掺杂了大陆反面的黑暗,是人类无法承受的。狂躁,异化,失去理智都是最好的结局。”

更进一步的,只会在死后化作灰烬,无法在世间留下一丝痕迹。不可复制并不是什么傲慢的理由,只是为了断绝悲哀的可能。

莫里不肯再说更多。

看着学者的眼睛,他知道,说再多都没有用了。利益,名誉,对长生的渴求,或者别的什么,总会驱使着他,驱使着他们去染指自己不该触碰的领域。

……

他身上总是并依旧是沾满了血腥的气息,来自那些怪物,他的半个同类,来自每一个贪婪的人类造成的悲哀。也许只有时光能够在遗忘之前,把一切掩埋。

他死后,一只大鸟的幻影冲天而起,向着太阳,在光焰的洗礼下坠向远方。

黑色的,有着长而卷的尾羽和铅灰色眼睛,被悲哀之影侵染的大鸟,重归于太阳,不再回头。

菲尼克斯(出版社印章)

……

后记

在最后,我听完了他的故事,在我35岁那年。那一天,来的比我想象中要快的多。

但我食言了。我没能完成那本传记,我要把这它带进坟墓里。

也许这样,那个男人有一天还会找来,用他铅灰色的眼睛看着我,告诉我,“嘿,伙计,我的故事还没讲完呢。”——当然,他从不会,也不再会这么说。

新历464.01.37

“我看见了一只浑身漆黑尾羽卷长的大鸟飞过,停在了窗前,铅灰色眼睛静静地注视着我。他轻鸣了一声,就像来时那样飞走了。这就已经足够了。

这本传记——或者小说,随便你们怎么认为——我决定出版它,就名为永恒,像他永恒的生命,像他渴求的永恒的死亡。”

——裴瑞·卡斯帕(Perry·Caspar,由于字迹太过潦草模糊,只能勉强辨认)

“在去世的前一天,他改变了主意,最终决定出版这本传记。我们遵照他的遗嘱,将它命名为《永恒》,并代笔在结尾记录他的一段遗言,然后由他署名。

尽管,我们都觉得那是幻觉,从来没有那样的鸟存在,而他已经太老,又病的太重了。就连传记本身,都透着强烈的幻想色彩,也许作为一本传奇小说出版更为合适。

但在下葬的那一天,我们在他手上看见了一枚银戒,是非常古老的,在几百年前曾时兴过的样式。”

——菲尼克斯出版社

新历520.13.14

……

“……以上内容节选自约五百年前完成的传记小说《永恒》,其作者、事件真实性及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只能从其他传说或野史记录中的只言片语做出推测。

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随后遭到公国和教廷以传播邪恶信仰为由的一致封禁。并要求出版社对比销售记录将售出小说全部追回,交由教廷统一焚毁。

最后

留存于世的只有这本据说本应由出版社保存,却随着作者入殓的样稿,其中大部分内容也已经被涂抹或者由于保存不当而变得难以分辨。

仅剩的部分内容中,仅有前言后记和对莫里·伊格纳兹的恐怖记述最为完整,但作者的主观意见和想象成分显然占了更大比例。

你们可以把它当作传奇小说来读,也可以在闲时尝试还原修复,但作为研究史料来说,它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我希望你们能够有所收获。现在,下课,我们的作业是……”

番外→

(告别)

浑身漆黑,有着长而卷尾羽的大鸟无声地收敛了羽翼,轻轻落在熟悉的窗前。

男人无声地穿过了墙和窗的阻碍,样貌一如往昔,一双铅灰色的眼睛静静地看向床上的老人。

“睡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男人在老人额上印下温柔的轻吻,将一枚冷硬的银戒放在他的手心,小心翼翼地帮他将手握紧,“这是我最后能留给你的了,我的裴瑞。”

大鸟在窗前徘徊着,直到第一缕晨光穿破云层,他就像来时那样飞走了。悄无声息,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幼年)

小莫里小的时候,有着和父亲一样灿烂的金发,和母亲一样翠绿的眼眸。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像继承父亲的名字一样,一并承袭他的荣光。

小莫里时常会为自己短短的卷发发愁,鬓角永远有着压不下去的一缕反翘。他也想过使用发胶或者魔法药剂,但听说那会秃头,还是算了吧,也许留长会好些。

刚留起来的头发很难打理,这时候母亲总会来帮忙。可有一天,她偷偷在莫里的发间遗漏了一朵小小的白色雏菊。

“小妹妹,你可真好看,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新邻居家的男孩咧开缺颗门牙的嘴,说话还有些漏风。

“谢谢,不过我还有些急事需要回家。”匆匆拒绝男孩,小莫里急着回家好好照照镜子。

从那以后,小莫里只找父亲为自己打理头发,而坏心眼的母亲决定不告诉他,那朵花就是大莫里找来的。

(迷弟滤镜)

裴瑞曾经不止一次吐槽过莫里讲故事的水平差劲,枯燥!苍白!无趣!需要他费心去考虑润色和修饰。

但在他写的传记里,莫里从不曾露出狼狈的一面,他从来都是理智,沉稳,强大,神秘或许还有优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