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宾尹、石万程、倪元珙等评审在评价李雯的《醉月滩怀李白》时,也都称这首诗有太白遗风。
评出这前三名后,诗会上的其他作诗者,都并无不服,表示评审们评选公允。
随后的环节,自然是把剩余的所有诗作全都张贴出来,以供众人品鉴。
在作诗这个诗会上的传统环节中,江河基本便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规矩来,没有太过标新立异。
等作诗环节的流程全部走完后,也就到了午饭时间。江河立即命鲍园管家鲍有德去后厨传令,开始准备上菜。
午饭自然是按照江河之前的设计,也是自助式取餐。每人领一个大餐盘,想吃什么菜便可自己夹取。爱吃的多取些,不爱吃的便可跳过,任由自选。
这个时代,自然是还没有那种分格式的不锈钢餐盘。要想打造出不锈钢,以现在的冶炼技术水平,也还远远达不到。
但不分格的餐盘,也同样可以搞定这种自助取餐打饭。江河前世在某些酒店吃早餐时,自助取餐便是用的不分格的圆形大餐盘,有些便是用的陶瓷的。
今日诗会上所用的,自然也是陶瓷餐盘,想整摔不破的塑料的,或密胺的,这个时代都还没有。
当各种菜色用大盆装着端上来后,守在附近的鲍园下人们也指点参加诗会者如何自助取餐。
其实不用这些下人们指点,大部分人也是一看就懂。而且在此之前,各种时令瓜果、干果与糕点,还有酒水等,也都是采用的这种自取式,众人基本上也都熟悉了。
今日参加诗会的大部分是年轻人,都觉着这种自助取餐的方式很新颖,而且想吃多少取多少,也颇为自由。再加上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都欣然接受与认同。
不过汤宾尹、石万程、倪元珙等人则身份不同,乃是贵客。所以午饭的时候,江河还是让鲍有德给这几人单开一桌。
同时江河也把吴三桂祖父吴成林,以及自己叔祖江应宿这两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一起请了过来。
为这些人单开一桌,他也是考虑到其中好几人已上了年纪,吃个饭还得来回跑,有些不太合适。对他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等他们入座后,让下人们送菜过来。
不过给他们上的大部分菜,其实也跟自助餐里的菜色相同,只是单独分装了一盘,给他们送上桌。
诗会毕竟不是饭馆酒楼,所以菜色都是已经提前设计准备好的,不适合另外单独点菜。
汤宾尹等人也都是参加过多次诗会的,对诗会上的用饭也十分熟悉,并未有要求太多。
开席之后,江河也有带着方以智等薪华社成员过来,单独敬了汤宾尹等人几杯酒,感谢汤宾尹等人的盛情而来。
女眷们那边,因着男女之防,也有专门为她们在游廊附近摆放了些长桌,单独为她们设置了一个取餐点,也同样是采用自助式。
传统的诗会,最主要环节就是作诗。江河今日的薪华诗会因为同时还是《薪华月报》的发布会,所以才多了前面介绍他们薪华社,以及介绍《薪华月报》这两个环节。
最主要的作诗环节,被放到了最后。
不过等作诗完成,又用过午饭后,今日的薪华诗会,也基本到了尾声。接下来便是众人们的自由活动环节,可寻朋友小聚相谈,联络感情,也可借机在诗会上认识许多感兴趣的新朋友。
有的还会互换名帖,以及之后相约拜坊与聚会。还有的同好者在一起吟诗、作画、弈棋等,三五一群,各有话题。
甚至在这个环节,女眷们也会出来自由活动。尽管也不会混进到男人堆里,但还是能远远见着,打声招呼。
有些未出阁的女子,以及尚未婚娶的男子,有时便是在诗会上看对了眼。之后便会寻人打听,请人上门说媒。有些大胆的,甚至便直接遣身边的丫环、书童等,互传书信,直接联系。
相熟之后,甚至不免有避着家人私下相会的。乃至于私订终身,珠胎暗结。
明朝虽然是理学昌盛的时代,男女之防按理来说更加严重。但到了明末这个时期,其实民间的风气也颇为开放。再加上明末又有心学兴起,虽然还未能动摇理学根基,却也是一度挑战了理学的地位。
而且这个时代都能有如《金瓶梅》、《肉蒲团》这种艳情小说的出现,便也可见民间的风气之开放。还有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其中也是夹有不少香艳情节。
江南地区尽管文风兴盛,但新学说与新思想的出现,却也能相应地很快影响一批读书人。
而且明末时期,还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兴起,只可惜被明朝的灭亡打断了进程。假使明朝不灭,能多延续几十年,说不定便有可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让明朝的统治模式都变个样。
所以在眼下的这个明末时期,民间的社会风气其实并不保守,百姓们对许多新鲜事物,接受程度也较高。男女相约私会这种事,在民间其实也算寻常。虽然还未至普及,但也并非个例。
在午饭时间,江河与方以智、吴三桂等薪华社成员也没搞特殊,同样拿了餐盘自助打饭。
也就是他们所坐的一桌,不时会有人过来敬酒。江河叮嘱过了方以智等人,都保持节制,并未多饮,有人敬酒,也只是浅饮一口。毕竟是诗会,可不能喝多了闹出什么发酒疯的事故。
参加诗会者对此也很理解,敬酒时也并未有多劝酒,对他们只是浅饮,也并未多言。
吃饭的时候,江流,以及陈子龙与李雯,也都过来与江河他们同坐了一桌。
江河对陈子龙大有好感,已是明确表示会让陈子龙加入他的薪华社。而对于李雯,他之前本来只是念在陈子龙的面子上,不好回绝,也只好先一并收了。